今天與小彥彥、sunyum及mingo四個人相約去騎106縣道,可能是昨天的練習太重了,所以燕秋妹已提早放棄東眼山之行,真是罪過。
自從上次以大盤輕鬆登上大古山後,今天也想來個如法炮製,以大盤完成大古山加碼106縣道。
以前騎小折時,總是喜歡快速踩踏騎乘,享受那乘風的快感。但換上登山車後,整個人似乎變懶了,只想享受那一步一划行的舒服感。於是,攻上大古山後,仍然踩著大盤一路配合呼吸節奏緩緩而划行,終於還是不辱使命輕鬆完成挑戰。
不過,卻被小彥彥及 sunyum指正這是不正確的騎法,應該以最佳的RPM來騎乘單車才是。
至於何謂適宜的RPM值呢?
根據KHS單車學校校長的建議如下:
訓練過程中,提高RPM;長途,則維持最高經濟效益的RPM !
(1) 如果,目的在訓練自己,不彷儘量提高RPM。目標可設定在90轉/每分鐘。
(2) 如果,您是在長途騎乘就應該維持最高經濟效益的RPM,何謂最高經濟效益?就像汽車行車一樣,在高速公路上維持60~80Km的時候,是最省油、最高經濟效益的運轉。
單車經過無數的人體試驗(踩力、速度及耗氧之間的關係)。得知如下結論:
a) 年輕人的最高經濟效益RPM: 50-70轉/每分鐘。
b) 中高年的最高經濟效益RPM: 60-70轉/每分鐘。
c) 而實際上在騎乘過程中,往往認為最高經濟效益之RPM為70~80轉/每分鐘,此為一種錯覺,不可不知。(就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,錯覺為100Km是最省油、最高經濟效益一樣)。
d) 為維持平路與爬坡的最高經濟效益之RPM,就會使用重輕不同的齒輪比。所以,相同腳踏回轉RPM,爬坡的時速慢,而平路快。
e) 如果 您沒有進階碼錶可供RPM顯示的話 可以使用KHS-7功能的入門電子碼錶,在平路維持20km的時速,您的RPM就約在60~70轉/每分鐘。
f) RPM的訓練,勿忘記;正確的乘車姿勢(座墊高低、前後等)及拉腳的動作(踩下而往後拉勾)。
g) 能與「心跳錶」並行使用是最好的選擇。
環法比賽三度冠軍的美國選手:藍斯 阿姆斯壯。他透露他的平時艱苦訓練過程。心跳在180跳,而RPM在110回轉數。他的耐力及爬坡力,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。
106是個很好的娛樂路線,
回覆刪除風景漂亮,坡度緩和,
只是騎乘時間較長,
加點力應該可以在1.5h完成,
建議列入飛熊的例行訓練路線~~~
註:第一次走106的挫折感很深,但第2次走就覺得蠻愉快的~~~